截止目前累计成功为5,000,000 用户成功查重检测

CNCNKI学术不端文献查重检测系统 多语种 图文 高校 期刊 职称 查重 抄袭检测系统

财务舞弊及审计对策探讨–基于新大地舞弊案例分析

时间:2016-09-10 11:45:00 编辑:知网 阅读:

[摘要]近数十年来中国的资本市场发展势头迅猛,不负众望获得了不俗的成绩,然而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现象也齐头并进,大家都不想看到的“副作用”也难以避免的屡禁不止,并有愈演愈烈之势,势头强大在短时间内难以打压。欺诈行为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越来越频繁的欺诈行为的发生,导致了上市公司的信用危机。资本市场诚信缺失,对市场秩序构成威胁,降低了在投资者眼中的可信度,投资减少,导致市场低迷,但之前遗留的市场低迷问题已经引起了利润率的下降和融资困难度上升,这就对新的欺诈行为发生提供了契机,从而产生恶性循环。最近几年,某些上市公司的舞弊操作手段越来越难以发现,难度越来越大对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也提出了挑战。

鉴于这种情况,应当对上市公司舞弊增加关注,对舞弊手段的前因后果进行彻头彻尾的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可行性高的策略,避免纸上谈兵,从可操作性上努力为我国资本市场开拓出一条健康发展的新路。国外上市公司对于腐败行为和欺诈的识别有着更深入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有相应的参考价值,但考虑到我国具体的宏观经济生态,盲目的借鉴别人的成果将会让结论的可操作性大大降低,这也就丧失了本次探究的意义。因此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操作手法的研究从我国的具体情况出发,这对于提高可行性更有意义。本文主要通过剖析广东新大地股份有限公司IPO财务造假案例,通过操作手段提出对应的防范对策。知网论文查重

一、前言

(一)财务舞弊的现状及危害

财务欺诈已成为21世纪以来影响全球经济的棘手问题,是研究全球经济无法回避的“烫手山芋”,它为资本市场乃至世界经济环境都产生了很多消极影响。2002 年初,安然和安达信联合舞弊造假让投资者损失惨重,后来双方对簿公堂,这件丑闻才被公之于众,得到了曝光。这件事在当年相当轰炸,几乎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严重降低了资本市场在投资者眼中的可信度。之后又出现的世界通信、施乐等大公司的财务造假案,让纽约股市出现大幅波动,导致了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的破产,致使美国甚至全球投资者都对现今投资环境缺乏安全感。同时又有指责称,监管当局未能尽到本职工作,被雷曼兄弟公司对财务报表的粉饰所蒙蔽是最终酿成金融危机的一条隐性导火线。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同样难以避免的被财务舞弊问题困扰。上世纪90年代初发生了数起大家耳熟能详的严重金融诈骗案件,琼民源等。接踵而至的郑百文,银广夏,麦科特等案件更是将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推向舆论的中心。最近几年,我国又相继出现了吉林敖东、达尔曼、华源制药等知名企业财务欺诈事件。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频繁发生,极大的危害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沉痛地打击了投资者的投资信心,破坏了资本市场上原则的规律运行,加剧了虚假信息冲击资本市场的范围,严重危害发展的最优资本在市场资源配置的重要作用,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并进一步导致了信心降低的社会危机。因此,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和治理问题应该是值得研究并不断探讨解决策略的。

(二)相关文献综述

在现存文献中,对资本市场财务舞弊进行研究的不计其数,难以一一列举,大家都持有自己的观点。近年来暴露的一系列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案,引发了国内外会计研究理论派和实务系对会计舞弊问题的研究和探索。其中包含有对会计舞弊产生动因的理论探索和操作产生环境的综述,也有对舞弊实施手法及相关治理对策的具体研究。以下是对其中几个人的文献观点进行的综述:

1.国内文献综述

夏侯志敏的《上市公司会计舞弊问题研究》(2008)中分析了现有的各种会计舞弊定义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对会计舞弊内涵和特点进行分析,从不同角度对财务舞弊进行了分类,文章系统化地剖析了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动因,并且创造性地指出舞弊的根本原因就是公司治理不善;

浙江内审协会课题组的《会计舞弊的成因及防范对策》中指出会计舞弊的成因应从行为人的动机考察,确认有意或者无意,并强调了会计人职业技能的重要性;

陈少华在《财务舞弊成因之综合分析》(2005)中将舞弊成因分成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指出信息不对称、会计信息被过度利用、利益驱动、公司治理表面化等是滋生财务舞弊的内在原因,而市场机制的操作失控、信息需求难以满足、CPA丧失审计独立性、相关会计制度不完善、道德影响力渐弱以及监管失效是促成财务舞弊发生的外部条件;

黄新建在《中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方式及对策研究》中,对常用的造假方法进行了分门别类的分析,具体像:利用资产联合重组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无视会计准则,盲目地变更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潜亏挂账,老一套的“洗大澡”,隐瞒事实或者掩盖交易等,由于利益驱动无视集体利益和社会影响,部分当地政府过度支持又加剧了财务造假的恶化,此文主要从外部机制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2.国外文献综述

SAS No.82创新地从提供会计信息的角度来划分舞弊,分为利用财务报告舞弊和侵占资产二类,从职权之便来看这两种舞弊行为,通常前者是管理层舞弊,后者则指的是雇员舞弊。Beneish选取了十年间操作了财务舞弊的74家公司,对各项财务指标进行控制变量分析,发现财务报表中的指标数据与发生财务舞弊具有系统相关性,当毛利率下降、速动比率降低、资产质量变差等情况发生时,舞弊的可能性也随之上升。

(三)财务舞弊相关理论分析

1.本文认为财务舞弊是指企业集团或个人蓄意粉饰财务状况以获取不当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财务舞弊通常具有以下四个性质:违法性、故意性、危害性和隐蔽性。由于这几个性质的交叉相似性,财务舞弊、会计信息失真和盈余管理这三者之间经常容易混淆,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区分。

(1)会计信息失真与财务舞弊。制度性失真和执行性失真是会计信息失真最被接受的分类,前者是现行会计规范存在的固有缺陷而导致,而后者是由于会计行为过程操作不恰当而产生的。而操作不当又分为是否存在主观故意,所以执行性失真又分为错误性失真和舞弊性失真,通常判断是否存在主观性的依据是是否存在利益驱动力。前者并不违法违规,后者则是典型的非法行为。其中,前者是由于会计操作人行为失当导致的账表与实际不符;后者是由于故意使用不合理的会计处理方法而导致的,如故意隐瞒资产或者虚构交易、虚增收入或利润、少计费用或支出等。

(2)盈余管理与财务舞弊。一般而言,财务舞弊和盈余管理之间的区别是基于人体所采用的会计方法是否被普遍接受的公认会计原则(GAAP)认可。财务造假是一种违反公认会计准则的恶意行为,盈余管理是由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的会计处理批准表单上的深思熟虑的选择,使提交的财务报表,以达到预期的监管机构的会计数据,但它本质上不能反映公司的真实经营业绩。所以,尽管盈余管理不存在蓄意违反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的现象,合理的规避并没有利益驱动,但它的本质仍然是过于粉饰财务报表,并且直接的导致了会计信息失真,并不提倡这种行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