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目前累计成功为5,000,000 用户成功查重检测

CNCNKI学术不端文献查重检测系统 多语种 图文 高校 期刊 职称 查重 抄袭检测系统

我国近代科学教育中科学精神的缺失及思考

时间:2016-08-01 10:38:00 编辑:知网 阅读:

科学在中国的发展已过百年,已成为了一个尽人皆知的名词,但百年来的学习成效却并不如人意,中国国民的科学素养依然不高,甚至可以说大大落后于发达国家。追根究底,中国近代的科学教育虽然倍受重视,但事实上一直以来,科学教育中严重缺失对近代科学的进步前行起关键作用的科学精神。

本文在学术界已有的关于科学精神论述的基础上,从近代、科学教育、科学精神的内涵界定,近代科学教育中科学精神的缺失的表现及其原因等方面分别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并结合目前的科学教育现状进一步提出在科学教育中融入科学精神的培养的策略,促进我国科学教学的又好又快的发展,促进学生优良科学精神的养成,最终有效提高我国国民的基本素养。

在科学教育中,科学精神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研究问题。正确理解科学教育、科学精神是提高国民科学素养得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提升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必要保证,所以在当今社会,各国都致力于科学教育及科学精神的理解,从而进一步提升国民素质和国家的综合国力。纵观世界上学习近代科学的历史,其他国家也只有几百年。如俄罗斯,从彼得大帝时期开始学习科学;日本从明治维新以后比较大规模地引进近代科学及技术,这些国家都扎实有效的学习了近代科学,并取得了可观的效果。而中国学习科学的历史,已有三百几十年了,但中国国民如今整体科学素养依然十分落后。且不说科学上的诺贝尔奖至今中国有且仅有一人获奖,在世界上其它的各种知名科学奖项中中国人的名字也甚少出现。除此之外,通过我国实施的最近一次国民科学素养的调查可以看出,到2010年为止,我国将近14亿公民中真正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仅有3.27%,而20世纪80年代末的日本、欧美等主要发达国家就已经达到此等水平,由此可见,我国国民科学素养相去甚远。

为何我国长期的科学教育和科学传播会收效甚微?我们应该追本溯源,从历史的根源上探究、寻找答案,让我们有一个更深刻明了的认识。因此,如果要探究自然科学发展缓慢滞后的原因,不得不回到历史发展的根源上。纵观中国近代科学教育的历史发展,人们大多把中国近代科学教育概括为“灌输式教育”、“模仿学习式的教育”。相关权威资料显示,我国国民拥有优秀的先天条件,并不缺乏高智商人才,学生具备丰富的知识,在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中也成绩斐然,可美中不足的是唯独缺乏创新能力,在创新方面远不及欧美国家的学生。而创新能力的水平高低关键在于与科学精神的水平,在科学发展进程中,如果没有以创新为中心的科学精神,阻碍创新能力的发展是必然的。古往今来,科学历史也表明:正是创新才有了现在众多的科技发明,才有了科学的进步,国家的富强。所以我国近代学校科学教育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一味的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科学精神的培养却被忽视了。

优良的科学素养是优秀人才所具备的基本素质,而科学精神又是良好的科学素养的重要前提。科学素养主要包括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科学手段与方法、科学精神等要素。科学精神是其他要素的领导核心。如果一个人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没有科学精神的引导,所获得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就是死板僵硬的,所学的方法在活动中的运用就会变得生搬硬套;所进行的思维训练也会是被动的。由此可见,科学精神的培养是杰出人才培养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结合我国近代科学教育的科学精神缺失的表现,分析我国科学教育现今仍然落后的原因时,由于近代西方科学在我国的传播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这一途径来实现的,所以反思近代科学教育的存在的问题是反思我国长期以来科学发展滞后的重要途径。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我国科学落后的原因,更有助于理解现今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面对我国国民科学素养低下的国情,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时代,抱着发展中国科学,提高综合国力的紧迫感,据此提出在科学教育中融入科学精神培养的策略,解决科学精神缺失的问题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