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目前累计成功为5,000,000 用户成功查重检测

CNCNKI学术不端文献查重检测系统 多语种 图文 高校 期刊 职称 查重 抄袭检测系统

「范文」人民币国际化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时间:2017-05-31 15:24:00 编辑:知网 阅读:

摘要:人民币国际化是否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是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提高之后货币大规模跨境流动而引起的担忧。本文研究发现,在给定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提高放大了境外汇率变动对国内经济产出和价格的影响。因此,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中央银行应将境外汇率失衡纳入货币政策的反应函数,反应系数取决于境外利率、产出和价格对境外货币需求的决定系数。理论分析还表明,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不影响货币政策对国内价格的有效性,而是否影响货币政策对国内经济产出的有效性,则取决于经济结构特征。当居民消费收入比不等于1时,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削弱了货币政策对国内经济产出的有效性。实证结果表明,目前人民币国际化未对国内利率、产出和价格带来明显冲击,且无论是在M0层次,还是在M2层次,人民币国际化均未明显影响国内货币政策有效性。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 货币政策 汇率

人名币与货币

一、引言

2009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不断推进相关制度改革,清理限制人民币跨境使用或存在“隐性”货币歧视的制度障碍,逐步拓宽人民币跨境使用渠道。6年来,随着人民币支付结算便利程度不断提高,国际市场对人民币的需求不断上升。中国人民银行(2015)公布的《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5)》指出,截至2014年12月,人民币成为世界第6大外汇交易货币、第5大支付货币和第2大贸易融资货币。当前,我国正处于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时间窗口。可以预料,人民币国际化必然将随着我国对外经济交往的深化而不断加速。然而,在人民币国际化稳步推进的同时,人民币资金跨境流动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尤其是2015年以来,我国资本外流压力呈上升趋势,境内外人民币汇率偏离幅度不断扩大,国内金融系统性风险有所增加,由此产生了一些对我国金融对外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的质疑。因此,研究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宏观经济金融影响及其政策应对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货币政策有效性是指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对经济产生的影响程度大小。回顾文献,关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研究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货币是否中性的探讨。古典学派的“二分法”认为,货币具有中性,不会对实际经济产出产生影响。理性预期学派认为,经济个体的理性预期包含了所有经济信息,包括货币政策信息,因此被预期到的货币政策操作对实体经济不具有实质性影响。而凯恩斯主义者认为,经济处于均衡并非常态,往往会出现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此时货币供给可以通过利率传导渠道影响社会投资,进而影响经济增长。新凯恩斯主义学派认为,由于货币幻觉和工资刚性的存在,货币供给的增加有助于激励厂商雇佣更多的劳动力,从而增加就业。货币主义学派认为,从短期看,由于货币的实际余额效应,货币非中性,菲利普斯曲线成立,但长期看,货币中性,失业率由自然失业率决定。总结而言,各学派从各个角度分析了影响货币政策传导和最终有效性的因素,如个体因素(货币幻觉、理性预期、财富效应)、市场因素(不完全性)、价格因素(工资刚性、价格粘性、利率弹性)等。实证上,对于货币是否中性,学者们的研究结论不一致。Lucas(1972)、McCandless and Weber(1995)、Berentsen et al.(2008)、Serletis and Koustas (2015)的实证研究结果支持货币长期中性。Ramachandran(2004)的研究不支持货币长期中性。对于我国的情形,舒元和陆军(2002)、张卫平和李天栋(2012)的研究认为我国货币长期中性成立。但郭明星和刘金全等(2005)、张磊(2008)、战明华(2011)的研究不支持我国货币长期中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