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目前累计成功为5,000,000 用户成功查重检测

CNCNKI学术不端文献查重检测系统 多语种 图文 高校 期刊 职称 查重 抄袭检测系统

「范文」智能制造与“互联网+”对策研究

时间:2017-05-30 15:41:00 编辑:知网 阅读:

摘要: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尤其是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信息科技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更加的给全球各个行业和领域的发展带来了冲击和影响,智能制造也面临着新的变革和发展。国家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重大工程(2030)等系列发展战略中也进一步要求传统的制造企业加快科技改革的步伐,创新和推动我国智能制造产业升级转型,积极适应国家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基于此,本文中笔者对“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智能制造的出路和发展对策提出了新的思考。

关键词:智能制造;“互联网+”;策略

 智能制造与“互联网+”对策研究

一、“互联网+”与智能制造的界定

(一)“互联网+”

很多人都直接将“互联网+”当作网络直接与传统产业的直接融合,例如,互联网加餐饮业、互联网加企业产业、互联网加医疗,这就是“互联网+”?从融合这个概念来说,这个看法确实是对的,“互联网+”就是网络与传统行业的结合,并不是网络自身的发展。但是并不是简单的相加,任何一类行业做了一个企业网站,再加上开通微信平台的功能就被认为是“互联网+”了吗,很明显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互联网+”本身就是当前移动通信网络与大数据收集、分析、挖掘、整合以及智能感应能力配套创新业务体系、商业模式,并非是将网络上的营销业务与传统行业结合,若只是方式变化,传统行业的技术与经营模式还是沿用传统,那么这类传统行业仍难以有新的发展机遇。

  • 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又名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它是对人工智能的一种发展和继承,通常情况下人们所说的智能就是知识与智力能力的一种集合,知识是智能的基础和前提,智力是灵活、有效的运用智能的保障,主要运用储备的各种知识对智能进行一种发展和创新。智能制造需要综合的运用各方面的技术和系统来完成,这其中也就包括智能制造技术和智能制造系统的应用,通过有效的搜集和管理周围的环境信息等进行分析、判断和规划,从而具备完成一定行为的能力。

二、全面推动智能制造的发展要求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进一步提升,俨然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制造大国,但是新时期我国还是会面临着资源匮乏、环境条件较差、总体制造水平不高、创新性不强、产业规划布局不合理、缺少核心竞争力等问题,这些都严重的阻碍了我国实现中国创造的步伐。在此背景下国家推出智能制造的发展战略,适应了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需求,是推动我国实现制造业发展的新思路。

具体而言,我国的战略选择是实施《中国制造2025》,进一步推动和推进智能制造重大工程。文件中明确指出通过三个阶段的努力来实现成为制造业强国的总体发展目标,即为:第一阶段,当前到2025年期间,通过努力发展创新,争取进入世界制造强国的队伍,在其中获得一席之地;第二阶段,2025年到2035年期间,进一步创新发展,实现我国制造业总体发展水平达到世界制造强国中等左右;第三阶段,2035年到国家成立百年时,进一步巩固我国成为制造业大国的地位,全面提升我国综合制造能力,进步世界制造强国之列。在这其中,智能制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关键作用,它以智能工厂作为载体,全面深化各个方面的合作和交流,实现点到点、端到端的信息数据交流,坚持以互联网推动新产品和新模式的创新,在具体设计、供应物流、制造规划和系统服务等多个环节进行综合管理创新。

从文件中可以看出,新时期我国智能制造的目标是非常明确的,也是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发展的关键所在,智能制造是对网络化、现代化、数字化的一种新发展,它有效的指引了我国向制造业发展的未来方向。具体到智能制造的具体发展目标,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网络协同制造。主要包括“个性化定制、敏捷生产、创客与众包设计、制造服务”等比较现代化、个性化的互联网制造模式,通过创新设计、创新服务以及推动数据网络平台建设,实现企业协作方式和竞争力的创新和发展;第二、智能车间/工厂。这部分的关键在于“IP化工业技术,信息物理融合技术,现场监控,工控过程信息安全与防护技术”等,主要是进行实时的信息采集、设备维护、过程监控以及安全保障等,通过智能化车间/工厂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经营成本,避免发生安全事故,简化各个环节的流程;第三、智能机器人。在技术创新等方面,应用机器人技术,尤其是自主研发和创造的机器人等开展相应的工作,提供相应的服务,尤其可以在“民爆、汽车、电子、制药、食品”等典型行业中进行生产和制造,替代人工操作,避免可能出现的操作危险等;第四、高端成套装备。主要包括“智能机床、柔性电子制造装备、机械产品”等;第五、3D打印。通过运用专门的技术材料、工艺手段等进行相应的技术检测、质量控制或者复合制造等;第六、智能制造基础保障。主要通过研发和创新“传感设备、仪器仪表、网络应用平台、核心技术”等,为开展智能制造工作提供硬件和软件上的保障。

相关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