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目前累计成功为5,000,000 用户成功查重检测

CNCNKI学术不端文献查重检测系统 多语种 图文 高校 期刊 职称 查重 抄袭检测系统

大数据时代审计全覆盖实现路径探讨

时间:2016-09-11 13:29:00 编辑:知网 阅读:

摘要

自1983年恢复以来,知网论文查重我国审计制度已走过30多年的风雨历程。如今,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渗透至各行各业。但近年来,审计资源和人才的匮乏使得审计工作陷入窘境,审计工作进入疲劳阶段,审计制度也未起到应有的作用。为适应时代的发展,迎合新的市场体制,2015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等相关文件,明确提出要扩大审计领域,全面实现审计对象和范围的全覆盖。大数据时代已然来临,审计人员自然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思路,力争适应审计全覆盖的工作要求。本文结合大数据的时代背景,分析了国家在实行审计全覆盖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了审计全覆盖能力提升框架以及具体实现路径。

知网论文查重

知网论文查重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2014年1月9日,李克强总理在听取审计署年度工作报告时提出要实现审计全覆盖;同年1月11 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召开的第二次廉政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要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凡是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都要进行审计,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审计监督全覆盖又再次被提出,可见国家十分重视实行审计监督全覆盖。《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中还强调需要在审计实践工作中通过“大数据”技术的途径,提高数据综合利用程度,增强利用信息化技术查询问题、判断评价、宏观分析能力。审计全覆盖已然成为国家审计目标之一,但是由于技术的制约,目前我国仍旧没有实现审计全覆盖,大数据技术是我国实现审计全覆盖的一次契机。大数据技术既改变了传统的数据采集、处理与应用,同时也改变了人们固有的思维方式。2015年,刘家义审计长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指出:“加大数据集中和分析力度,探索审计运用大数据技术的途径,构建国家审计数据中心”。审计监督全覆盖,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国家审计监督的时代要求,是推动审计治理建设、提高审计治理能力的必经之路。李克强总理一再强调,要想实现审计全覆盖的目标,凡使用财政资金的项目和单位,都得接受审计监督,无一例外。刘家义审计长也反复提出,必须致力于实现审计全覆盖,依法使所有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都在审计监督之下。

作为一次技术革命,大数据可以为人们带来了海量信息,给人类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带来了巨大变革,同样大数据的应用也会引起审计领域的大变革。本文立足于大数据这一时代背景,深入探讨审计全覆盖的实现路径。

(二)文献综述

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既影响审计信息化建设,也影响审计技术和方法的发展等。秦荣生(2014)认为发展与应用大数据技术对审计方式、采集审计证据、分析审计数据、应用审计结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大数据可以有效促进总体审计模式的应用、持续审计方式的发展、相关关系证据的应用、审计成果的综合应用、大数据审计师的发展和高效数据审计的发展。

罗建等(2015)从金融审计模式讨论了大数据背景下数据集中化、集中海量化、海量共享化、共享融合化与融合精细化的特征,指出基于大数据环境下金融审计的主要特点是审计数据一体化、审计方式一体化、审计指挥一体化、审计保障一体化和审计业务一体化,并认为要在创新金融审计理念的启发下,增强金融审计基础保障、增强金融审计制度保障,提高审计人才培养力度等措施。

张若男(2014)指出在大数据环境下实现审计信息化,一是要保证原始数据全方位的收集和保存;二是审计人员要适应在大数据时代,审计数据存在不精确的可能性,;三是审计不仅需要面对数据库,更要勇于接触高科技、新技术;四是大数据时代,审计人员需要高度重视数据信息的安全;五是培养精于数据分析的审计人才。

曹晟等(2013)则从技术角度对审计数据分析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解读,认为审计数据分析将在组织方式、分析目标、分析手段与方法等方面获得更快的发展,并指出通过挖掘型分析方法的进一步发展,将统计学的思想与方法融合在一起,利用虚拟化技术和云计算,采集审计分析模型,建立分析模型数据库等措施。

严畅(2014)则从实证的角度考虑,以审计署发布的审计结果公告作为样本,全面分析审计全覆盖,提出通过制定科学审计计划、深入查处审计问题、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创新审计模式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

二、相关概念

(一)大数据

“大数据”,顾名思义,又称作海量数据,“大数据”是一种信息资产,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备更强的决策力、更敏锐的洞察力、海量流程优化能力,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等特性。

(二)审计全覆盖

审计全覆盖就是审计机构在职责权利范围内,将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全部纳入审计监督,不留盲区和死角,做到对审计对象和范围的全覆盖。从横向上看,审计全覆盖包括对金融、财政、企业和经济责任审计的全覆盖;而从纵向上看,应当涵盖中央,省、市、县、乡镇,直到财政资金使用者,覆盖范围非常广泛。正确理解审计全覆盖的内涵,是提升审计监督水平的重要途径。

刘家义审计长指出应该把握好“全覆盖”的重点、深度、步骤和成效,不能一味追求数量,要对每个项目都审深审透;不是对所有项目,所有领域平均用力,而是要确定审计的重点领域、关注的重点问题;统筹部署,计划推进,确保实现每年对重点对象审计一次;在完成审计覆盖面“广”的同时,还要力争反映情况“准”、查处问题“深”、原因分析“透”、措施建议“实”。这说明了一定要处理好审计全覆盖、审计重点与审计效果三者间的关系,尤其在审计资源有限的客观条件下,必须要突出审计重点,多渠道、多层次、多方式地循序渐进推动审计监督全覆盖,适应审计工作新常态。

审计全覆盖概念的提出,不仅仅针对公共财政资金,更从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等涉及国家安全的角度对审计提出了更高要求。结合大数据时代信息海量化特点,对审计全覆盖实现路径进行探讨,具有非常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