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目前累计成功为5,000,000 用户成功查重检测

CNCNKI学术不端文献查重检测系统 多语种 图文 高校 期刊 职称 查重 抄袭检测系统

「范文」我国公民个人捐赠行为及其特征

时间:2017-07-07 17:11:00 编辑:知网 阅读:

[摘  要]个人捐赠是慈善事业的起点。本文通过对2012年CGSS中的捐赠数据结果进行分类统计,并结合慈善法解读我国公民的捐赠行为及其特征,以期为我国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和理论支撑。基于2012年CGSS的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公民捐赠行为自主参与捐赠积极性低,并且存在捐赠领域偏好性差异以及一定程度上的被动捐赠等行为特征。对此,本文提出矫正捐赠人偏好差异、完善个人税收激励机制和化被动捐赠为更多的主动捐赠三个对策,从而全面促进我国公民个人捐赠的积极性。

[关键词]个人捐赠;行为特征;慈善法;对策建议

捐赠

1、导言

慈善事业是第三次分配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社会大众的高度重视。当前虽然我国慈善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相比较于一些发达国家而言,仍存在较大差距。根据《2015年中国民政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 2014年我国社会捐赠总额共计606.6亿元[1],占当年GDP[2]总量的0.1%。然而,早在2008年美国社会捐赠金额已经达到3077亿美元,占当年GDP的2.2%[3]。

2016,我国慈善事业达到一个新高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于2016年3月16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43号主席令予以公布,自2016年9月1日起施行。《慈善法》的出台必将更好引领、促进和规范我国慈善事业[4]。

个人捐赠是慈善事业的起点。本文通过对2012年CGSS中的捐赠数据结果进行分类统计,并结合慈善法解读我国公民的捐赠行为及其特征,以期为我国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和理论支撑。

2、个人捐赠意义及作用

随着贫困、灾难等民生问题的出现,社会大众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国慈善事业的相关信息,个人捐赠的作用也日渐凸显。

首先,从文化层面来讲,个人捐赠是对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中国的慈善捐赠价值观念在很大程度上根植于以儒家为主要代表的传统经典文化,即以“仁爱”为中心构筑的慈善思想[5]。提倡个人捐赠,可以更好的发扬我国助人为乐和互帮互助的传统美德,无偿转让财产的形式可以增加社会成员彼此间的信任程度,从而促进社会和谐。此外,个人捐赠的普及还可以从个体层面提高我国公民的慈善意识。公民慈善意识的淡薄严重制约了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6]。社交网络具有信息传递的作用,个人捐赠的普及有利于捐赠行为在人际交往中的传播和引导,从而推动我国公民慈善意识层次的上升以及全民素质的提高。

其次,从政治层面来讲,个人捐赠的普及可以促进我国慈善事业相关政策的完善。随着多元主体的治理格局的提倡,慈善事业政策的逐渐完善,需要社会大众共同参与。个人捐赠的普及有利于调动公民参与“低阶政治”的积极性。当前慈善法的出台规范了我国个人捐赠行为,更好保护了捐赠者权益,后续有关于慈善事业的监督机制以及税收减免等政策将会更加完善。

 

以上就是部分论文写作范文,如写好论文后想在查重的小伙伴,可以点击论文查重,然后选择相应的论文查重系统。PS:要先了解自己学校是什么检测系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