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目前累计成功为5,000,000 用户成功查重检测

CNCNKI学术不端文献查重检测系统 多语种 图文 高校 期刊 职称 查重 抄袭检测系统

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分析

时间:2016-07-02 12:56:00 编辑:知网 阅读:

知网论文查重摘  要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2016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发表演讲时表示,中国的利率市场化在2015年年底之前基本上就已完成,金融机构都有自主决定利率的权力。利率市场化后,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环境将面临着巨大改变,商业银行会面临着各类未知的风险。商业银行如何应对金融业发展环境改变,保持自身健康发展,是商业银行面临的重大课题。文章指出了利率市场化的基本内涵,概况了国内外利率市场化的研究现状和相关理论基础,分析了利率市场化给商业银行造成风险及影响,提出了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具体措施,对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 研究背景

近些年来,我国国际化进程加快,金融业改革不断深入,利率市场化全面改革提上了金融改革重要日程,预计2017年利率市场化会取得重大进展,利率将实现由央行定价完全向市场机制调节转变。实质上,我国利率市场化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早在1996年银行同业拆解利率放开,就意味着我国利率市场化已经拉开帷幕,2013年我国又放开了贷款利率管制,利率市场化改革在国家监管之下稳步推进,当前我国利率市场化已经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

长期以来,利率是我国对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利率市场化改革是管理金融方式的变革,管理部门传统的管理经验和方法不能适应利率市场化下金融管理需求,缺乏利率市场化金融风险管理经验。同时,我国金融市场发展水平不高,用于对冲金融风险的金融衍生品缺少。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如何应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各类风险,是新时期关系到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重大课题。

1.2 研究意义

金融市场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市场,在我国银行业发展不够完善和健全的条件下,利率市场化会改变银行业的发展环境。利率市场化来临之前,研究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及管理,是理论研究上一次有益的探索,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此同时,本文的研究能够帮助商业银行认清利率市场化下可能遇到的风险,提前进行预防和控制,对商业银行加强风险管理具有积极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罗纳德•麦金农 (R.J.Mckinnon)是“金融自由化”理论的创始人,1970年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利率市场化程度与金融市场发展程度正相关,认为政府对利率的干预不利于金融市场稳定和发展,该理论是利率市场化的理论基础。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Eugene Joe Stiglitz)2000年提出“金融约束理论”,认为利率市场化开放程度应与金融发展水平相符,金融发展水平较低时,由于管理水平落后,信息不对称现象,盲目放开利率管制对国家将带来巨大隐患。

我国关于利率市场化的研究起步较晚,理论成果不多。武剑(2003)认为理论市场下,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是收益变动风险、利率结构风险等,并根据这些特征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在银行风险计量方法上,赵天荣、陈叙(2000)建立了久期风险计量模型,陈波、姚建丽(2005)引入了久期技术,吴锋(2007)运用了久期缺口方法,刘湘云(2007)采用了动态随机模拟法,吴敏、王玉洁(2009)对不同的方法进行了比较,对各自优劣进行了评价,最终认为我国在风险计量研究上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

2.利率市场化的基本理论

2.1 市场利率化的定义

利率市场化是指利率水平由市场资金供给和需求关系决定的过程,政府不予干预。广义的利率市场化既包括利率市场化,也包括利率结构市场化、利率传导市场化,而狭义的利率市场化仅指商业银行根据资金供求状况,确定资金的利率水平的过程。利率市场化与否关键看政府对利率水平是否直接干预,央行直接决定并向社会公开利率水平,不是利率市场化。央行通过公开的市场业务操作,以利率市场化的方式间接调整利率,则央行行为属于利率市场化范畴。

2.2 市场利率化理论基础

2.2.1 经济自由主义

经济自由主义的创始人是亚当·斯密,该理论认为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是完全可以调控经济运行,使资源市场配置最优化。经济自由主义是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对近代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经济自由主义崇尚自由权利,主张政府不干预或者尽量少干预市场经济运行。经济自由主义是利率市场化的理论基础,是基于市场对利率有效调节的基本认同。

2.2.2 金融自由化理论

金融自由化理论是利率市场化的最直接的理论基础,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农 (R.J.Mckinnon)提出,金融自由化理论与其提出的另外一个重要理论“金融抑制”理论有很大的关联,“金融抑制”理论认为,在发展中国家,政府出于产业导向的目的,会按照政策意图引导资金向某个行业转移,如此达到了产业扶持的目的,但也导致金融业严重的价格歧视现象,不利于资金的优化配置,对国家整体发展不利。因此,麦金农认为,发展中国家当务之急是推行金融自由化理论,接触政府对金融业的“抑制”,促进利率市场化。

2.2.3 金融约束理论

金融约束理论的创始人是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Eugene Joe Stiglitz),认为在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完全利率市场化会导致逆向选择和逆向激励效应问题,进而导致银行机构出现巨大风险隐患。因此,发展中国家为了保障金融业稳定,需要行政干预的手段规范金融业行为,将利率变动限定的一定的范围内,并根据金融业发展状况有步骤有计划地推动利率市场化。

2.3 利率市场化进程

我国利率市场化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改革开放以前,我国政府完全垄断利率制定,利率变动频率非常小,1949年-1978年间,我国平均每3年才调整一次利率。利率的严格管制造成了资金配置效率低、银行营运工作效率低、资源配置不合理等现象。1996年,我国放开银行业同业拆借利率,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迈出了第一步。1997年银行债券回购利率放开管制,1998年我国首次发行以市场为导向的债券,2003年商业银行拥有了英镑、法郎等外币小额存款的利率定价权,2004年进一步扩大银行利率自主定价权,2005年银行取得部分除定期和活期存款以外的六种存款利率定价权,2013年,我国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2015年10月24日起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并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这是央行年内第五次降息。同时,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并抓紧完善利率的市场化形成和调控机制。但是,目前我国仍属于利率管制的国家,也就是说利率的制定仍以政府为主,然而从我国利率市场化发展看,利率市场化近在咫尺。

3.市场利率化过程中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分析

3.1 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也叫收益变动风险,包括期限错配风险、基准利率风险等,利率风险是利率市场化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最主要风险。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利息差的传统盈利模式仍然是主要模式,利息收入是主要收入来源。比如,商业银行2014年营业收入4563.31亿元,其中利息收入3211.0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70.37%。利率变动直接影响商业银行营业收入,进而影响商业银行业绩。期限错配风险是主要的利率风险,是指因银行存贷款结构不合理而导致的现金流量风险。

银行短期贷款、短期存款分别占总贷款、总存款的比例是衡量利率风险的主要指标,分别用α和β表示,α=短期贷款/总贷款;β=短期存款/总存款,用ε表示α与β的差值,ε=α-β〉0,表示长存短贷现象,就是存款中长期存款比重大,贷款中短期贷款比重大,这种资金结构能够保证充足的现金流量,不易发生利率风险;ε=α-β<0,表示短存长贷现象,存款结构中以短期存款比重大,贷款结构中长期贷款比重大,这种资金结构容易引发现金流量风险。

表1 2012-2014年部分上市银行短期贷款占比及短期存款占比对比(%)

银行名称 2012 2013 2014 工商银行 α 28.06 28.93 28.74 β 49.79 48.11 49.02 ε -21.73 -21.74 -20.28 建设银行 α 21.55 21.74 21.76 β 52.22 54.76 54.83 ε -30.67 -33.02 -33.07 中国银行 α 23.03 23.32 24.86 β 45.14 44.28 43.21 ε -22.11 -20.96 -18.35 中信银行 α 49.74 53.78 54.88 β 42.02 39.97 38.87 ε 7.72 13.80 16.01 招商银行 α 43.03 49.44 48.68 β 52.22 50.86 51.45 ε -9.19 -1.42 -2.77

 

从表1可以看出,选取的5家上市银行中,只有中信银行ε大于零,其它银行都存在短存长贷现象,对银行利率的变动比较敏感,存在较大的敏感性资金缺口,当市场化利率下利率发生频繁变动时,会给银行造成不可预测的利率风险。

3.2 信用风险

我国利率长期处于政府管制状态,利率变化缺乏弹性,利率市场化后,长期受到压制的利率可能会上调。在我国金融管制制度不健全的背景下,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现象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可能难以避免,产生信用风险。我国现代化的金融业还没有形成,人们对金融业的不足,利率市场化后,信贷主体的逐利心理,可能导致信贷资金流向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业,资产结构进一步恶化,信贷资金风险不断激烈,动摇整个金融业的稳定。近些年来,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率也出现增长现象。2010年-2014年,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见表2。

表2 2010-2014年部分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率明细(%)

银行名称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工商银行 1.08 0.94 0.85 0.94 1.13 建设银行 1.14 1.09 0.99 0.99 1.19 农业银行 2.03 1.55 1.33 1.22 1.54 中国银行 1.10 1.00 0.95 0.96 1.18 交通银行 1.12 0.86 0.92 1.05 1.25 光大银行 0.75 0.64 0.74 0.86 1.19 中信银行 0.67 0.60 0.74 1.03 1.30 兴业银行 0.42 0.38 0.43 0.76 1.10 浦发银行 0.51 0.44 0.58 0.74 1.06

 

由表1可以看出,我国上市银行2014年不良贷款率比2013年普遍增加,主要原因除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外,与2013年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有一定的关系。2014年,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29%,是五年来最高水平,2015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67%,比2014年增加0.38个百分点,据相关专家预计2016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可能突破2%。

3.3 其它影响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