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目前累计成功为5,000,000 用户成功查重检测

CNCNKI学术不端文献查重检测系统 多语种 图文 高校 期刊 职称 查重 抄袭检测系统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

时间:2016-06-28 18:56:00 编辑:知网 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知网论文查重,尤其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外形势变得纷繁复杂,宗教在社会各领域的影响力日趋增大,人们的宗教观也因此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多元化。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思想开放,求知欲很强,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成熟,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他们受宗教的影响愈发强烈,又面临着各种诱惑,所以他们一旦处理不好这些情况,便会失去方向,无所适从,这不仅对他们自己的人生有着重要的影响,这对整个社会主义社会的稳定建设都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本文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搜集相关数据,阅读相关著作和文章,经过整理与思考,在吸取有关学者关于宗教问题研究的实践和理论精华的基础上,首先分析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背景和现状,然后总结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现状和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逐步深入分析和研究了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相关问题。

本文共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包括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基本理论阐述,包括宗教、宗教观、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等基本概念界定,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实践活动中应该包含的具体内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对大学生而言的重要意义;

第三部分: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历史考察,回顾和总结了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历史发展情况,分析了目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基本概况;

第四部分:总结和分析了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五部分:根据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现状及问题分析,思考如何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现状分析;问题;对策

 

一、绪论

 

(一) 选题背景

 

宗教作为一种信仰和一种社会文化形态,长久以来一直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影响。随着社会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宗教早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相应的文化观念方面出现了多元化的倾向,于是,宗教现象趋于世俗化、常态化,宗教问题也不断突显。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一些大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宗教的一些固有特性,所以,“宗教热”也在我国当代大学生中逐渐蔓延开来。

目前,许多宗教组织为增强自身的影响力,利用如书籍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络平台等各种媒介媒体,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在大学生中进行扩展,企图将宗教的势力范围广泛深入到高校校园,他们积极拉拢和劝说大学生信教、入教,给他们洗脑。然而,由于某些宗教教义的影响,宗教活动到大学生中的渗透,极大地改变了大学生对于宗教的理解和看法。许多大学生开始抛开宗教是落后封建思想糟粕的认知,而开始相信和崇尚宗教里倡导的“真”、“善”、“美”。可以说,宗教在大学生中成为了一个不再忌讳和生涩的符号。

然而,由于大学生求知欲较强,对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处于思想意识形成阶段,他们冲动张扬,再加上社会实践经验有限,很容易受到极端宗教势力的蛊惑。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形势变得严峻复杂,民族问题日益突出,国内宗教极端势力突起,并与国外反华和敌对势力相互勾结,不断开展破坏民族团结的活动,从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破坏了社会稳定和谐,危害了祖国统一和国家安全。从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宗教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广,宗教形式也越来越多样,还往意识层面不断渗透,拉拢和教唆广大青年及大学生参与非法信教活动,甚至还向部分大学生灌输宗教极端思想和民族分裂主义思想,因而,在这样复杂的形势下,大学生的宗教观逐渐具有多样性和趋向多元化。

另外,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其教育内容涉及到了一些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方面的知识和中国目前宗教有关方针政策的介绍等,但所涉及的宗教相关的知识相对简单而且不充分,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对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教育针对性不强,所以这也导致了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宗教的本质,理解宗教及宗教现象,缺乏对当前宗教政策和法规的全面认知,从而理解宗教问题不全面,也不科学,不能形成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二) 选题意义

本文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研究具有如下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从理论层面来看,本文的研究能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宗教及其教育思想,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关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研究研究成果丰富,并且也在不断增多和发展,但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及其教育的研究提出了新问题和新挑战,目前关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理论体系还不完善。本文试图从我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进行研究是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研究的补充和充实,它能促进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及教育理论的研究。另外,高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本文的研究也能有效促进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从现实层面来看,本文通过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进行研究,为客观准确的了解马克思主义主义宗教教育的现状了解,促进高校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实践,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通过本论文的研究,也能为对大学生普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思想,加强大学生宗教行为的指导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促进大学生正确认识并理性对待宗教,形成积极健康的思想道德意识,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学术界关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及宗教政策的研究达到了一定规模,也出现不少关于大学生宗教信仰教育的研究著述,但关于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专著和系统专论几乎没有。所以本文对对该方向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主要是期望了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现实状况,希望能对大学生马克思宗教观教育研究发展趋势的探讨提供基础。

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别,目前国外并没有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只是对宗教进行了相关研究。而从整体来看,学者们对宗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宗教的积极作用上。如宗教的道德约束作用,宗教对保护地球环境和促进社会风气的净化。

据了解,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很长时间内,由于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缺乏深入、系统和实事求是的研究,因而未能完整和难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并由此对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建国初期,国内学者自己的学术性论文很少,专门性的著作甚至没有。他们对马克思宗教观的研究主要是翻译介绍马克思经典作家和国外相关学者关于宗教问题的著作和研究性论著。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政治生活中“左”倾错误的盛行,整个学术研究呈现出高度政治化和一元化的特点,在这一时期基本没有专门的马克思宗教观的学术研究论著形成。70年代末及80年代初,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深入和拔乱反正的需要,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成为时代的要求,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研究日益成为学术界关注的重要对象。关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研究也日益增多。如:吕大吉主编的《宗教学通论》,该书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指引,广泛吸取了西方宗教学研究的丰富成果,建构了中国宗教学的严整体系。陈麟书主编的《宗教观的历史、理论、现实》(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不仅概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宗教观的形成和基本观点,还辟专章论述了列宁的宗教观。施船升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及其相关动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则比较全面地介绍和分析了从马克思到列宁宗教观的历史发展和基本内容,力求实事求是地评价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并辟专章介绍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以及西方宗教学研究的状况,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研究开阔了新视野。

随着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的丰富与发展及其宗教影响的加强,近些年我国开始重视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教育,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理论文章也多了起来。其研究成果主要包括有这几类:一、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研究。涉及的文章有:《论新时期高校青年学生科学宗教观教育》(郭平,杨越,2010);《论高校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贺彦凤,冯雪,2011)等。二、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主要内容研究。如中国地质大学的卢颖华和刘增惠在《试论加强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一文中指出,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内容主要应包含马克思恩格斯宗教观的基本内容和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第三,关于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方法、途径、原则及对策研究。在对高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这一问题的研究过程中,不同学者也对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方法、途径、原则和对策等问题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和思考。如学者孟宪霞和赵芃针对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并未作出具体区分,笼统的概括为:1.开设有关宗教基本知识的课程,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无神论”的世界观;2.全面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3.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和科学文化素质。而有的学者严格区分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对其做出了具体阐释。根据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内容及其发展规律,学者李大芳概括出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方法主要有:1.灌输教育的方法;2.情感教育的方法;3.实践教育的方法。第四,关于构建高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体系研究,如2011年学者程浩萍在《建构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体系的思考》提出的“建构‘三位一体’大学生宗教观教育体系”,2014年于光君在《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探索与思考》一文中指出的,构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体系,需要:1.切实发挥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2.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师的主导作用;3.发挥高校学生工作队伍的主体作用;4.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作用。

(四) 论文的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检索和查阅国内外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和理论著作,通过互联网搜集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现状的最新相关研究成果,对目前的研究进展和主要理论成果进行梳理。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归纳总结的方式建立逻辑框架,结合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的思想和理论,根据高校及大学生的自身特点,从高校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几个方面入手,对高校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二、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基本理论阐述

(一)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相关概念界定

  1. 宗教

从人类社会历史上来看,宗教属于精神文化现象。由于宗教所包含的内容及形式多样,也由于评判标准的不同,对于宗教的界定也就存在很大不同,所以至今为止也没有一个普遍化的关于宗教的定义。马克思、恩格斯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出发,强调存在决定意识,认为宗教是一种掌握世界的方式,是一种“颠倒化的世界观”,它属于意识形态。目前,国内宗教界比较有权威,受到广泛认可的就是吕大吉关于宗教的定义:“宗教是关于超人间、超自然力量的一种社会意识,以及因此而对之表示信仰和崇拜的行为,是综合这种意识和行为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的社会文化体系。”他认为宗教是既是一种个人信仰,是对超人间、超自然力量的信仰,也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实,是具有很强现实性的与社会结构密切相关的社会力量。

  1. 宗教观

宗教观,直观上来看,就是指一种人们对于宗教及宗教问题所持有的观点和看法。它是建立在人们对涉及宗教相关问题的认识基础之上,以理论和概念的形式呈现,包括人们形成的对宗教的态度和提出的解决宗教问题的办法。

由于个体的差异,不同主体对于宗教的认识不同,从而每个差别主体的宗教观也就会存在很大的不同,另外,按照不同标准来划分,宗教观的分类也不同,如,宗教观可分为有神论和无神论的宗教观,也可分为佛教的宗教观、伊斯兰教的宗教观、基督教的宗教观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等。

  1.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一般认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就是关于宗教的本质、产生、发展和消亡、功能和作用等重大问题的基本观点,它建立在马克思、思格斯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之上的,它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的范畴,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不断发展、比较开放的理论体系,也被认为是目前为止最彻底的无神论和最为科学的宗教观,另外,它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和国家对待和处理宗教相关问题、制定有关宗教法规与政策的理论基础。

  1.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就是指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指导,根据不同国家的具体情况,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及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针对社会各群体在理论和思想上对其进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涉及宗教及宗教问题的总看法和根本观点,以及马克思主义政党运用这些看法和观点处理宗教问题的基本态度和原则的教育,从而避免社会各群体产生对于宗教和宗教问题的各种错误和模糊以及困惑等方面的认识。因此,它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存在明确区别,但又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来谈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它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紧密联系。马克思主义宗教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前提和基础的,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又是马克思宗教观的具体实践,属于实践层面。因此,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相关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