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目前累计成功为5,000,000 用户成功查重检测

CNCNKI学术不端文献查重检测系统 多语种 图文 高校 期刊 职称 查重 抄袭检测系统

知网论文查重范文-浅谈高中思想政治和谐课堂的构建

时间:2017-04-11 16:49:00 编辑:知网 阅读:

长期以来我国的应试教育模式饱受诟病,教育部于2002年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基础教育界正式启动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也称为新课改。这场颇具规模的课程改革在教育理念、教学内容、课程结构、教学方法、课程评价等各个方面都对基础教育影响重大。它倡导以人为本的核心教育理念,主张以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为教育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努力形成民主平等、积极融洽的师生关系[1]。这些追求都跟哲学领域的“和谐”概念息息相关。新课改的深入发展离不开和谐课堂的建构。在此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迫切需要思考如何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构建和谐课堂。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和谐课堂的构建

一、和谐的概念及和谐课堂的特征

“和谐”原本是哲学、美学领域的概念,因为其所包含的理想、美好、积极意味符合矛盾频发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向往的状态,因此和谐也成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保等各领域的热点词。所谓和谐具体指的是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2]。事物具有多样性、多元化,但却能保持动态的平衡状态,在差异之外能有统一,也即古语所言的“和而不同”。和谐课堂即是构成课堂的各要素(教师、学生、课堂环境、教学内容)相互融合,相辅相成的动态平衡状态,具体说来包括如下特征:

一是活跃、有序的教学过程。和谐课堂并非教师单向的灌输,而是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并与老师、同学分享,表现出师生参与、合作、互相探究的强烈愿望与互动交流的激情。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着积极的互动,互相启发,互相碰撞,充满师生的激情、涌动着师生的灵感,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活跃状态[3]。但在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性,鼓励学生自主表达观点的同时要保持教学过程是井然有序的。混乱无序的教学放任学生发展,教师无法把握教学的进度、教育的过程,也就无法实现教育的目标。

二是追求民主平等融洽的课堂人际关系。和谐最终落实到人与人的关系和谐,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平等融洽、互相尊重、关心、理解,充满人文关怀。具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老师的平等对话者。

三是能引起师生共鸣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共鸣,与学生的认知背景相结合,才有可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才不会因枯燥而死气沉沉。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建构和谐课堂的意义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一方面要促进高中生对政治理论、经济理论基本概念的认知,有其相应的知识能力目标;另一方面思政课作为德育的主阵地,教学过程即是学生接受思想政治品德教育的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其“根本”的职责。思想政治课不仅要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和谐政治、和谐社会、和谐生态,更要通过和谐政治课堂的具体实践让学生有切身体会,以推动学生对和谐由“知”转向“信”,再转向“行”,从理论走向实际。

在日益多元化、多样化、结构分层的现代社会,高中生也有着各自对生活、事物、现象的理解与追求,不再是以往“铁板一块”的局面。在多样的不同中,如果以打压、压制的态度对待异己的观点,就可能会出现死气沉沉的一言堂;如果不管判断是非的基本标准,放任各种观点或行为自由发展,那么也会产生众声喧哗的无序局面。处在上述这两种环境中的思想政治课堂都不是和谐的具体实践,也就会造成理论与实际相背离。和谐成了停留在政治教材上的枯燥概念,是强制灌输给学生的知识点,自然无法让学生相信这是值得追求的理想状态,更谈不上在实际生活中实践它。相反,如果能让思想政治课堂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统一,既有序又活跃,达到思想性、知识性、应用性的高度统一,有着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情感交融的和谐氛围,自然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学习效果、学习效率,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从大的层面来说,和谐思想政治课堂也是实现新课改理念的有益探索,有利于推进新课程的改革。

 

以上就是部分论文写作范文,如写好论文后想在查重的小伙伴,可以点击中国知网论文查重,然后选择相应的论文查重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