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目前累计成功为5,000,000 用户成功查重检测

CNCNKI学术不端文献查重检测系统 多语种 图文 高校 期刊 职称 查重 抄袭检测系统

组合体飞行器摇滚现象抑制研究【知网论文查重】

时间:2016-12-09 13:36:00 编辑:知网 阅读:

组合体飞行器摇滚现象抑制研究【知网论文查重】

知网论文查重12月09日检测样例

现代战斗机设计过程中对摇滚问题十分重视,国内外航空工业界、学术界对此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2]。由于问题的复杂性等原因,相关研究工作也较细长机翼摇滚和常规机翼摇滚少。

由于翼身组合体摇滚现象的复杂性等原因,目前国内外关于翼体摇滚的研究相对细长体摇滚和常规机翼摇滚较少。国外研究人员最早发现翼身组合体摇滚现象,因而对翼体摇滚关注较早、实验较多,已经得出一系列研究成果。国外很多研究机构包括兰利研究中心、德国DLR、加拿大IAR等都非常重视对飞机摇滚现象的研究。

知网论文查重

知网论文查重

几乎所有的国外战斗机(或验证机) 包括F一4、F一15、F-16/C、F/A-18C/E、F一22、F-35、X一29、X-31等都针对摇滚现象做了大量的分析实验。在兰利研究中心和美国军方合作的机翼突然失速项目(AWS)中,D. Bruce Owens等对F/A-18E/F,F-35等战斗机做了一系列关于跨声速自由滚转的研究[3-6]。但是Ericsson认为翼体摇滚不是由于非对称涡和翼面的相互作用产生的,机翼只是提供了产生造成摇滚运动的滚转力矩的力的作用面[1]。Polhamus E C使用了尖端抽吸类比的方法预测了升力和升致阻力在前缘涡在附着过程中的作用[7],并将此类比法拓展性的运用于超声速状况。就国内来看,X.Y.Deng,J.Zhang等研究了前体不对称涡造成的翼体摇滚的主动控制[8]

孙海生和姜裕标研究了一种翼体模型的摇滚风洞试验,并对摇滚的机理进行了分析[9]。陶洋、赵忠良等人针对不同马赫数、不同迎角、不同机翼形状和位置的翼身组合体模型进行了摇滚风洞试验,并分析了各因素对摇滚的影响[10]。但目前国内公开发表的翼身组合体文献多基于细长体和后掠机翼等简单结构模型,对多部件如前体、边条、垂尾复合构成的翼身组合体研究工作尚未出现很多。
知网论文查重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