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目前累计成功为5,000,000 用户成功查重检测

CNCNKI学术不端文献查重检测系统 多语种 图文 高校 期刊 职称 查重 抄袭检测系统

多元文化背景下蒙古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研究

时间:2016-07-10 12:22:00 编辑:知网 阅读:

知网论文查重摘要:如张岱年先生所说“21世纪是中国文化大发展的世纪”[1],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文化的发展格局必然是多元一体的。以汉族为主体的主流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交汇、冲突和相互渗透,形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蒙古族作为一个历史悠久,“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多种宗教、语言、习俗和道德并存,汇聚了多元的蒙古族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但多元文化在相互交流和发展的过程中又难免会造成不同价值观念的碰撞和冲突,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发挥主导作用。由此,本文将对蒙古族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价值冲突进行研究,探究引起价值冲突的原因、化解价值冲突的意义及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策略,实现民族和国家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关键词:蒙古族;多元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

一、文化与价值观的关系

1.文化表现价值观

文化是人类在创造文明的过程中不断积累下来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本文研究的文化则是与政治、经济相对应的意识形态。作为一种上层建筑,文化是社会的灵魂思想,是一种软实力,直接影响国家的综合国力竞争。文化是价值观的载体,因为文化对个人的影响表现在价值观上,即社会思想对个人的意识和行为产生影响。只有不断加强文化建设,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我们党才能把文化的前进力量转化为民族的凝聚力。发展什么样的文化就意味着我们坚持什么样的价值观。重视蒙古族地区的文化事业的发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融入到当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既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又是对核心价值观的弘扬。

2.价值观主导文化

价值观是特定社会特定时代特定群体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中升华而来的共同追求,是人们情感、愿望和态度的表达。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它主导人们文化传统、社会心理、风俗习惯及生活方式的形成和发展。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可以推动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决定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趋势。我们党提倡的核心价值观是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和建设精神文化的主导力量。

价值观主导文化,价值认同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产生的凝聚力会使人们树立起共同的理想,追求共同的发展目标。如果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获得人们的普遍认同,并被内化为个人具体的思想观念,就会体现为一种特定的归属感。进而,这种价值观成为指导人们自觉实践、自我完善的一种指南。事实上,价值冲突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人类社会文化的多样性以及人们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也是客观的、必然的。因此,社会倡导的主流价值观具有时代性、包容性、科学性才能获得人们普遍认同并发挥有效引领的作用。社会成员的认知水平以及形成价值认同的深度和广度则直接影响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切实践行。

二、多元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

1.多元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准备了条件,同时提出了新挑战。文化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它必然产生不同的价值观,人们就面临多种价值选择。全球化时代下,各种文化、信息不再有地区、国家界限,而是快速地传播、不断交融,人们的思想越来越活跃、开放,多元文化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素材和基本条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继承了人类历史积累的积极价值,是对我国社会发展经验的科学总结,它体现的内在精神具有进步性、包容性以及开放性。它意在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差异性,把握多元化时代的发展趋势,积极培育核心价值观念。吸收优秀文明的成果,构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必将促进核心价值观的落实、普及。

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入,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显得更为紧迫,文化软实力的崛起更需要核心价值观的崛起。多元化的文化现实,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在价值观层次上,多元文化增加了价值认同的难度。能够代表各种文化的主流价值取向,形成统一的价值认同,才更具吸引力、感召力,才是真正的核心价值观。整合、引领多元文化,在尊重差异中扩大认同,在包容多样性中增进思想共识,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导向作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充满困难和挑战,不可能一蹴而就。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引领多元文化的根本保障。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十七大先后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在十八大中明确进一步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充分体现了党对新时期社会意识形态策略的调整、发展和创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精神推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消除隔阂、消解矛盾,引领多元文化的保障,是实现团结全民族的精神纽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自身包含多种价值观念,是一个丰富的、复杂的体系,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成了体系的内核并对其他的价值观念产生最为主导的作用。多元文化的发展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体现了新特点、新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引领多元文化的有效保障,决定着社会文化的性质与发展方向,反映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是要求热敏在生活上遵循什么样的生活规范,而是人民生活于其中的社会制度有什么样的价值追求和价值取向。[2]

三、蒙古族多元文化背景下价值冲突研究

1.价值冲突的表现及原因

第一,多元价值标准与马克思主义一元指导思想的冲突。西方文化和社会思潮对我国传统文化体系渗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民族地区文化。蒙古族地区,汉族为主体的主流文化与民族的传统文化相互交流过程中,不同民族人们的文化意识、文化态度和价值观念有所不同。多元文化是多种多样意识形态相互独立并共存的状态,蒙古族地区是宗教文化、习俗文化、家庭道德文化、礼仪文化和草原文化并存的地区,自身的多元性也会导致多元价值的出现。贯彻和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但民族地区文化的多元性冲击了主流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蒙古地区民族成分多,语言、宗教信仰及文化差异性大,导致不同民族不同群体在政治、经济和道德领域出现复杂的价值冲突,使人民出现精神和信仰的迷失与危机。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作用以及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普及被大大削弱,最终导致部分群众的不认同。

第二,传统与现代价值观追求的冲突与漠然。蒙古地区人民注重古老的文化和传统观念的继承。大多数蒙古族人在牧区生活,以畜牧业为主,农业为辅,在这种自然经济和小农生产模式下,传统的价值观仍然支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难免会出现因循守旧、群体至上、技术和思想缺乏交流、人治意识等弊端。上述固有思想和弊端都是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开放、包容、重视个性和个人价值发挥的价值取向相冲突的。然而在这些冲突下,很多人思想是保守的,反应是漠然的。

第三,外来道德文化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文化认同的困惑与彷徨。随着中国与西方文化交流推进,西方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极端利己主义等颓废思想和道德标准乘虚而入,这使蒙古族地区人们选择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道德准则时比较困惑与彷徨。无论是中西文化冲突,还是蒙汉文化差异,都给少数民族地区人们树立正确价值观造成了一些困难。有些人抛弃了蒙古族传统文化的精华,采取态度和行为也违背社会主义荣辱观,值得我们进行反思。

第四,宗教信仰与科学价值方向的冲突。蒙古族主要信仰佛教和萨满教,推崇敖包文化,在生活和生产等方方面面强调祖先和神的力量,不在技术领域进行探索,也不重视人的潜在力量的挖掘。忽视科学技术带来的生产力提高和人才带来的价值,这都是与科学价值观相悖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先进思想的认同。需要广阔的胸怀接纳民族文化,确保民族地区宗教信仰的自由,但不能缺乏以科学价值观的指导,以避免造成少数民族地区狭隘的价值观、伦理观。

2.蒙古族地区化解价值冲突的重大意义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民族地区价值观的竞争与冲突呈现出越来越激烈的趋势。蒙古族人民处理不同利益关系和进行价值观选择时,思想活动表现出多变性、差异性及矛盾性。网络信息时代,新的传播媒介加快了各种思想观念的快速流通、交换、传播,同时造成了一部分人的思想混乱、价值冲突。人们不清楚该选择传统的还是现代的价值观念,有所保留还是完全开放的文化态度?不同价值观冲突时,有些人也不能辨别哪种是正确的、科学的?如何合理化解价值冲突,缓解因价值冲突引发的社会问题是十分必要的。继续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道路,需要树立起价值观鲜明旗帜,指导人们理性地选择价值观,掌握判断是非对错的标准,形成价值共识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引领社会价值取向的一面旗帜。多元文化背景下化解文化价值冲突,打牢民族地区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维护我国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念,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信仰是我们党从始至终的任务。不同价值观的存在与核心价值管的主导本质上并不矛盾,核心价值观最具代表性,最有解释力、说服力。核心价值观在意识形态领域占据支配地位,统领他价值观,化解价值冲突,是引导社会精神风尚、价值选择的风向标。 化解价值冲突是实现价值认同的前提,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得到人们认可并掌握为实践的工具,才具有真正的意义。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研究、缓解价值冲突,有利于让人们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培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强化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正确方向,最终为科学发展道路奠定基础,实现社会和谐发展和神圣而庄严的中国梦想。

三、蒙古族多元文化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策略

1.建立认同的总体原则

多元文化下构建价值认同不是针对单一民族、单一宗教或单一语言进行的,而是要建立全民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要坚持在该体系的主导下,充分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挖掘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精神,增强民族文化的自信力[3],同时进行文化的吸收和创新,从而建立多元一体的文化,达成共识。

蒙古族地区的文化以及经济、生活诉求有一定的特殊性、相对性,符合全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念则具有普遍性,将普遍性予于特殊性之中,实施两者结合的总体性原则。做到具体问题的具体分析,灵活有效,融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整个进程。另外,不仅要凸显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魅力,还要将理论体系细化为贴近蒙古民族地区人们生产、生活的具体行动策略。这样可以帮助当地人们从历史、现实生活和理论层次上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规范,进而自觉指导社会生活实践。

2.建立认同的具体策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适应中国国情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其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和构建中国特色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具有引导和统摄作用。因而,在建立其认同的过程中,要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共同努力。

第一,在多种文化与社会思潮并存的情况下,政治思想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从而为实现民族地区价值认同发挥引领作用。首先,利用报纸、广播、网络等媒介对马克思主义思想及新时代的内涵进行宣传和调控,既不失经典理论的优良传统又符合民族地区现实需要对其创新发展,增强理论在当代的解释力;其次,建立舆论机制对社会奖惩进行监督,提高蒙古族地区意识形态实践工作的水平,注重发挥先进模范的带动作用,树立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典范;再次,把握蒙古族地区人民群众思想建设的关键,抵制不良意识形态的渗透,从而内化为先进思想武装人们的头脑,树立全新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引导人们自觉践行核心价值体系。

相关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