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目前累计成功为5,000,000 用户成功查重检测

CNCNKI学术不端文献查重检测系统 多语种 图文 高校 期刊 职称 查重 抄袭检测系统

叙古高速公路石栗湾大桥第5#墩和第6#墩桩基础设计

时间:2016-10-24 12:00:00 编辑:知网 阅读:

知网论文查重-本文设计了叙古高速石栗湾大桥5号和6号桥墩基础。首先简述了叙古高速公路概况,整理了地勘资料。然后进行了基础方案必选,设计了浅基础尺寸,验算了浅基础稳定性等,否定了浅基础方案。选择了桩基础方案,对桩基础进行了详细设计,拟定了基础尺寸,并进行了稳定性,沉降量等验算,说明了桩基础是一个可靠地设计方案。最后,阐述了桩基础的施工顺序与要点,检测方法。通过设计,熟悉了解高速公路桥梁和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掌握高速公路桥梁基础设计流程、原理和方法。

知网论文查重

知网论文查重

第1章 绪论

1.1叙永至古蔺高速公路概况

叙永至古蔺高速公路建成后,向东可通过黔北高速通往华东沿海,连接长三角经济圈;向南可通过遵赤高速、渝湛高速通往东南和华南沿海,连接珠三角经济圈;向西南可通过纳黔高速通往云南,连接南贵昆经济区和泛湄公河流域东盟自由贸易区;向西可通过乐宜高速通往青藏高原;向北可通过成自泸赤高速、渝昆高速复线和渝湛高速通往成渝两地并辐射到华北,连接成渝经济区。

按照规划,叙永至古蔺高速公路起于叙永县震东乡,经箭竹乡、德耀镇、古蔺镇、永乐乡、太平镇,在川黔交界处跨赤水河,接贵州省在建的仁(怀)赤(水)高速公路,四川段全长65公里,路基宽24.5米,双向四车道,设计时速80公里/小时,预计投资82亿元。叙永至古蔺高速公路的建成,将进一步凸显古蔺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生态优势,泸州城区到古蔺县将实现全程通高速公路,里程约135公里,行车时间仅需1个半小时。

叙永至古蔺高速公路由四川省铁投集团全资子公司四川叙古高速公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投资建设与运营管理,全线共分A、B、C、D四个标段,本设计所涉及的石粟湾大桥即在A合同段。其下分15个分部具体负责工程施工建设,共设3个总监办及5个驻地办负责工程建设监督管理。

叙古高速公路起于叙永县震东乡灯盏坪,止于古蔺县二郎镇岔角滩.是宜宾—叙永—古蔺—习水高速公路泸州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线长约66千米,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速度80千米/小时,估算总投资82.38亿元。

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6.8亿元,占总投资的8%,工程建设有序推进,实现建安产值6147万元。记者从古蔺县交通局了解到,叙永至古蔺高速公路已完成临时工程45%,路基土石方35.6万方,填砂砾石1.5万方,片石排水沟0.5万方;全线主要控制性工程为灯盏坪互通、螺丝寨特大桥、汪家岩隧道进口便道、头道河大桥、大田沟特大桥、古蔺河1#特大桥、石亮河特大桥等。

第2章 设计资料

2.1工程概况

石粟湾大桥位于桩号K7+347~K7+583,全长236m,桥型11-20m预应力砼简支小箱梁,涉及桥面高程:起点935.53m,终点942.41m,纵坡2.9%。拟建桥由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设计,桥位区下方有乡村公路相通,交通较为方便。

2.2 主要技术标准

(1)设计行车速度:120km/h;

(2)梁的结构形式:11-20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

(3)桥面宽度:与单幅道路宽度相适应。

(4)设计荷载:公路Ⅰ级荷载

(5)设计使用年限:正常使用条件下梁体结构使用寿命为100年;

(6)环境类别及作用等级:环境类别为碳化环境,作用等级为T1、T2;

(7)施工方法:预制吊装施工;

(8)地震烈度: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取0.05g,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对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

2.3桥位区工程地质条件

2.3.1 地形地貌

地址区地面海拔高程718~930m,相对高差200~220m,拟建大桥位于斜凹槽地带,中部为一条形山脊,山脊两侧凹槽深度24~35m,槽底宽缓,边坡自然坡度15~25゜,大桥跨越两凹槽。

  • 地层岩性

根据工程地质测绘及钻探成果表明:桥位区表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Q4dl+el)块碎石夹粘土,下伏基岩为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T2l1~3)灰岩、岩溶角砾岩、白云质灰岩及泥灰岩。现将各岩土层工程地质基本特征由上至下(从新到老)分述如下:

  • 层第四全新统坡残积层(Q4dl+el),由灰岩块碎石夹粘土组成,结构松散,

干燥,粉质粘土呈褐黄色,可塑状,该层分布于整个工区表层,厚1.5~9.0m。

  • 层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T2l1~3):

灰岩:浅灰色,矿物成分以方解石为主,隐晶质结构,薄~中层状构造,钙质胶结,岩性坚硬。采取岩芯较破碎,多呈2~7cm的碎块状,少量呈5~15cm的柱状。据统计岩体RQD在55~85%之间,局部仅29%~38%,局部岩体完整性差。该层分布起点桥台一带。

岩溶角砾岩:浅黄灰色,原岩主要由碳酸盐等矿物组成,角砾成分以灰岩为主,微晶结构,多孔及蜂窝状构造,孔洞直径约0.5~3cm之间。呈椭圆状,间距1~5cm不等,孔内充填有黄色粘土,泥钙质胶结,岩性较为软弱。采取岩芯破碎,多呈1~5cm的碎块状,极少量呈3~10cm的短柱状,区内分布厚5.7~22m。

白云质灰岩:浅灰色,矿物成分以方解石为主,隐晶质结构,薄~中层状构造,钙质胶结,岩性坚硬。采取岩芯较破碎,多呈1~5cm的碎块状和短柱状。孔深:7.10~7.80m、9.30~9.60m,发育两组50~65゜的陡倾角裂隙,裂面附着粘土。

泥灰岩:黄灰色,矿物成分以方解石、泥质物为主,隐晶质结构,薄~中层状结构,泥钙质胶结,岩性软弱。采取岩性较完整,多呈8~30cm的柱状,少量呈1~6cm的碎块状。

2.3.3 地质构造与地震

工程区构造单元上属于扬子准地台(I1级构造单元)上扬子台坳(Ⅱ4级构造单元)的川东南陷褶束(Ⅲ12级构造单元)大娄山褶皱构造带,处于川南东西向构造体系与黔北华夏构造的复合部位。

经工程地质调绘,桥位区岩石破碎,岩层产状119゜<25゜,工区主要发育两组构造裂隙,裂隙延伸长度短小,裂面多有溶蚀,裂隙统计见表。

裂隙统计表

组别 产状 延伸长度(m) 间距

(m) 宽度

(cm) 裂面及充填物特征 走向 倾向 倾角 ① N10~20゜W SW 70~80゜ 0.9~1.8 0.3~0.5 0.5~7.0 裂面有溶蚀现象,粘土充填 ② N30゜E SE 25゜ 层面裂隙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取0.05g,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对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

2.3.4 水文地质条件

(1)地表水

桥址位于斜坡凹槽地带,无地表水体。

(2)地下水

桥位区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贮藏于风化岩体裂隙中,接受大气降雨补给,以下降泉形式排泄于沟谷岸坡,据钻孔观测,未见稳定地下水体。

岩溶水:据区内水文地质调查,区内岩溶不发育,未见地下暗河,岩溶水不发育,主要表现为地表渗入,沿裂隙溶蚀型岩溶水,一般贮存时间短。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