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目前累计成功为5,000,000 用户成功查重检测

CNCNKI学术不端文献查重检测系统 多语种 图文 高校 期刊 职称 查重 抄袭检测系统

西宁城市绿地系统可达性研究

时间:2016-10-04 09:00:00 编辑:知网 阅读:

    

城市绿地在城市用地中占据重要位置,知网论文查重,城市绿地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而且还可以推动城市的经济发展。如果要衡量某区域内居民享受绿地景观服务的程度,则需要考虑到该地的绿地可达性。所以本文以西宁市城区为例,以Google Earth影像数据为基础资料从交通成本、绿地本身的吸引力大小、人口结构和密度、城市用地结构等角度,构建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分析平台,对西宁市的城市绿地可达性进行分析,探索西宁市现如今绿地分布存在的缺点,并从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知网论文查重

知网论文查重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上升时期,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但这导致区域生态景观的结构特征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以自然为主体的景观,被新型的城市建筑景观所取代,城市自然景观的大量缺失,严重影响了区域生态安全,这一变化正在成为全球化的生态问题。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快速城市化的国家这样的问题显的特别突出[1]。在这样的形势下,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绿地的需求和绿地的服务功能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如今,很多国家已经将绿地的可达性作为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发展水平、城市宜居度、城市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即处于不同地区的人们获得资源的公平性和社会平等性,这也是城市发展的唯一途径和重要原则[2]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可达性的研究,1959年美国城市学家汉斯在《可达性如何塑造用地形态》中第一次提出可达性的概念,将可达性定义为交通网络中各节点相互作用的机会大小,并借助重力方法研究了可达性与城市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3]。1970~1990年之间,在Hagerstrand’s及其领导的隆德学派的提倡之下,时间地理学因为研究如何在时间和空间上公平配置公共设施而受到重视,而且还提出了“限制模型”,这种模型是一种时空框架,它为可达性的评价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约束[5]

1.2.2 国内研究现状

近些年国内才开展了对城市绿地可达性的研究,较早对可达性展开研究的是是宋小冬与1987年所作的“再论居民出行可达性的计算机辅助评价”[6],俞孔坚和段铁武利用费用阻力模型评价了中山市城市绿地可达性[7]。在此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国内学者对于城市绿地可达性的研究一直相对缓慢,到21世纪初期渐渐开始受到学者关注,我国在城市绿地景观空间格局上的研究方法逐渐多样化,学者们不仅研究城市绿地景观的空间结构特征,而且从多个层面上对城市绿地可达性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为以后城市绿地的发展和走向提供了科学依据[8]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近年来,一些新词汇突然出现在大众眼前,并且很受关注,如“PM2.5”、“雾霾”等,PM2.5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名词,原本来说一般的民众是很少会接触这一类的词汇,但是由于工业化进程的迅速推进,我国很多城市都出现了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所以类似于PM2.5这样的词汇被民众所关注。如果说森林是“地球之肺”的话,那么城市绿地就等同于“城市之肺”,城市绿地可以有效的净化城市空气污染,提高城市自然生态质量、提高城市生活质量,并且还有增加城市美观度,增加城市经济效益等多种作用。

目前西宁市的居民对于城市可达性与城市土地利用、城市形态的关系与相互影响认识较为简单。为了衡量西宁市现代化发展水平、城市宜居度、城市发展潜力,有必要进行西宁城市绿地系统可达性研究,以便能够中和多种因素做出评价。我国对可达性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近些年来,受到学者关注,很多学者展开对城市绿地可达性的研究,他们的研究为城市绿地系统的可达性今后研究积累了大量的科学依据和经验 [9]。目前西宁市城市绿化规划建设又缺乏具体引导城市绿地空间的分布指标,此篇论文借鉴前人研究方法,反映西宁市居民对城市绿地的利用程度、城市绿地价值的空间分布等。

1.4 研究内容

本文通过参考前人对城市绿地可达性的研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西宁市目前的城市绿地可达性进行了研究,其主要内容如下:

  • 说明本文的研究背景,介绍目前国内外对可达性这一概念的研究的进度和它的研究意义。
  • 说明研究区的概况,提出对城市绿地系统的分类,以及城市绿地系统的功能,解释说明“可达性”的含义。提出影响可达性的影响因素,本文提出四个影响因素:地形、人口、交通、绿地自身的吸引力。
  • 依据第二部分提出的可达性的影响因素,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对研究区进行信息提取,进行逐条,单个分析。
  • 对四个因素逐条分析得到后的结果,展开综合性的讨论,得到可达性结果。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实地调查法:野外的实地调查,使得研究内容和结果具有真实性和可操作性。通过调查,选择了西宁市不同类型的城市绿地景观作为样区,调查其面积、植被配置类型、位置、绿地容量等,收集了研究区土地利用图、人口数据(密度和分布)、社会经济状况等数据。

(2)网络分析法:本文采用的是网络分析法,网络分析是将与有研究目标有关的因素进行网络化处理,建立模型,从而进行分析。(地理网络包括:如河道网络、交通网络、道路网络等;基础网络包括:管线、电线、网线等。)网络分析法是研究和规划一个网络的建立、运行、资源分配、最优路径选择等操作的分析过程,其基本思想是优化概念,按照某种操作和相应的限制条件件,得到满足当前条件的最佳结果。主要分为路径分析、地址匹配和资源分配三个方面[10]

(3)评价方法:一般有距离费用法和累积机会法,本文利用的是距离费用法,距离费用法是较为简单且最常见的评价方法,也是城市居民和绿地进行“交流”时考虑的因素,它可以用平均距离、加权平均距离来计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