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目前累计成功为5,000,000 用户成功查重检测

CNCNKI学术不端文献查重检测系统 多语种 图文 高校 期刊 职称 查重 抄袭检测系统

纪念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发表50周年

时间:2016-09-22 18:13:00 编辑:知网 阅读:

一篇论文历经50年依旧光芒四射

10余位院士齐聚长沙纪念袁隆平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发表50周年

一篇科学论文,拉开了一项伟大研究的序幕,历经50年,依旧光芒四射。今天,省政协副主席欧阳斌,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旭、万建民、邓秀新、方智远、官春云、程顺和、朱英国、罗锡文、宋宝安、张洪程、李天来等专家学者齐聚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纪念袁隆平院士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发表50周年。

50年前,袁隆平在历经几年的观察、实验和无数个不眠之夜的总结提炼之后,写出了杂交水稻研究的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并于1966年2月28日在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办的《科学通报》第17卷第4期上发表。该文在国内外第一次论述了水稻雄性不育在自然界中是存在的,并指出其重大的科学价值和生产利用前景。它犹如一支嚆矢划破了多年杂交水稻研究的凝固空气,突破了“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的传统观念,开启了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先河,为以后杂交水稻研究成功和不断发展奠定了划时代的理论基础。

纪念会开始之前,袁隆平院士带领与会嘉宾参观了其“超优千号”试验田。“超优千号”的攻关目标是每公顷16吨。目前该试验田长势非常好,丰收在望。

超级稻前4期攻关都已顺利实现,现在是超级稻第五期攻关阶段。袁隆平说:“希望超级稻第五期攻关每公顷16吨能在湖南顺利实现。我今年86岁了,是‘80’后,我会发扬老骥伏枥的精神,在‘90’前实现超级稻每公顷17吨的目标。”

纪念会上,欧阳斌、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刘旭院士、中国农科院副院长万建民院士、《科学通报》编审彭斌分别为袁隆平院士颁发了奖金、“丰收奖盘”“开拓杯”奖杯和《科学通报》1966年第4期的原文精仿纪念册。

9月21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举行了一场特殊的座谈会,纪念袁隆平院士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发表50周年。回首那段难忘的岁月,袁隆平院士感慨万分——

“这篇文章救了我”

知网

知网

9月21日上午,袁隆平院士与专家在湖南省农业科学院附近查看“超优千号”的长势。 记者 李健 摄

一篇论文改变种子,一粒种子改变世界。

秋高气爽,又到丰收的季节。9月21日,位于长沙东城马坡岭的湖南省农科院内,高朋满座。11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科学通报》杂志社编审等专家围坐在袁隆平院士周围,纪念杂交水稻研究的巨作《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发表50周年。

50年前,这篇论文首次向世界宣告,水稻的雄性不育在自然界中是存在的。由此开启了我国水稻育种杂种优势利用的序幕,迎来了杂交水稻发展的新时代。

因为这篇论文,50年前发生了什么?50年来又发生了什么?今后还会发生什么?

“搭上了最后一班船”

《科学通报》是中国科学院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1966年2月28日,《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在《科学通报》中文版第17卷第4期正式发表;1966年4月15日,经编辑部摘译的英文文章在《科学通报》外文版第17卷第7期发表。很快,《科学通报》中、外文版从第13期起停刊,直到1973年和1980年分别复刊。

“我搭上了最后一班船。”座谈会上,回忆当时的情景,袁隆平院士深感庆幸,并讲述了一件往事。

他说,当年自己在安江农校被确定为“牛鬼蛇神”,准备挨斗。工作组在进一步处理、查看他的档案时,发现了一份函件。国家科委九局局长赵石英看到《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后,经请示国家科委主任聂荣臻,给湖南省科委以及安江农校发函,要他们支持袁隆平的研究工作。

“这篇文章救了我,我成了保护对象。我专心搞杂交水稻研究,9年后获得了成功。”袁隆平说。

鲜为人知的是,催生这篇论文的一个关键要素,就是袁隆平耗时两年从几十万个稻穗中找到的6株雄性不孕植株。这,也是三系法杂交水稻研究的起点。

前来参加座谈会的《科学通报》编审彭斌介绍,《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一经发表,即引起了国内外瞩目。50年来杂交水稻为我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更赋予了这篇论文非凡的意义和巨大的价值。

彭斌说,今年4月《科学通报》主编高福院士拜访了袁隆平院士,商谈《科学通报》出版专辑纪念《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一文发表50周年事宜。交谈中,袁老还清晰记得50年前这篇文章的发表时间和当时的情景,实在令人叹服。据悉,该专辑将在年底出版,除了重新刊发1966年的文章外,还将全面展示中国杂交水稻研究50年的最新进展。

向百亩片17吨/公顷进军

随着杂交水稻研究大门的开启,50年来,杂交水稻一次次改写了人类水稻种植史上的产量纪录。

其中,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的成功,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如果说三系法杂交水稻为中国开启了自己养活自己的时代,那么,两系法杂交水稻则为中国开启了更高产、更优质、更高效的杂交水稻新纪元,确保了中国杂交水稻技术的世界领先地位。

1996年,农业部正式立项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1997年,袁隆平院士在《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中,提出“形态改良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的水稻超高产育种技术路线和设想,成为超级杂交稻育种的灵魂思想。在该技术路线指导下,中国超级杂交稻育种步入快车道,20年来相继取得一系列国际领先成果。

目前,超级稻第一、二、三、四期攻关目标均已实现,百亩片平均亩产分别突破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大关。

“我们正在进行第五期超级稻攻关,目标是16吨/公顷。前几天云南个旧的一个百亩片突破了目标。明天我们将对湖南武冈的百亩片进行测产,可能达到16吨/公顷。现在心里七上八下的,希望在湖南的攻关也能有突破。”袁隆平院士还用“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来表达追求高产更高产的决心。他说,希望在自己90岁前再向17吨/公顷进军。

杂交水稻国际市场潜力巨大

除了禾下乘凉梦,袁隆平院士还有一个梦想,就是杂交水稻造福世界。

“根据2014年的资料,国外杂交水稻推广的年面积为9600万亩。国外种植杂交水稻面积较大的国家第一是印度,年种植面积达3750万亩,其次是缅甸、越南和美国。若论国外杂交水稻占国家水稻种植总面积比率最高的国家,美国第一,占全国水稻总面积的25%。”谢放鸣说。谢放鸣是袁隆平院士的第一个硕士研究生,如今在隆平高科从事杂交水稻国际推广。

谢放鸣认为,国外的杂交水稻市场潜力巨大,特别是南亚和东南亚国家,如果能达到像中国一样占水稻总面积的50%,则整个杂交水稻的市场面积大约为年6亿亩,相当于中国和越南两个国家的年水稻种植总面积,可以每年增产稻谷3800万吨,将对解决粮食安全起到更大的作用。

对杂交水稻推广起着重要作用的制种和生产机械化,也取得了重要进展。罗锡文院士告诉记者,制种时的插秧机现在可做到8行父本与40行、60行甚至80行母本相联,完全实现机械化,无人机也可实现杂交水稻主动授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