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目前累计成功为5,000,000 用户成功查重检测

CNCNKI学术不端文献查重检测系统 多语种 图文 高校 期刊 职称 查重 抄袭检测系统

浅析火纹样在彝族服饰中的表现

时间:2016-09-17 09:00:00 编辑:知网 阅读:

摘要

 

    知网论文查重-人类文化的不断发展,在服饰上的变化也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是生活中最为丰富多样、最为生动形象各异的一个部分。想要了解彝族文化就得从火着手,火文化是探究彝族民族性格以及传承民族文明的一个重要线索。本篇文章主要从两个点了解关于彝族文化里火纹样的由来,和彝族服饰中火纹样的颜色运用以及图形的演变等,来更深入的学习彝族人民创造出的火文化。

知网论文查重

知网论文查重

引言

认识彝族文化是作为一个家乡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的人必不可少的学习。彝族的历史文化非常悠久,文化底蕴丰厚,中华56个名族都是独一无二且紧密相连的,每个民族的核心都是围绕着一种信仰,彝族人们的信仰在服饰上就得到了很强大的体现,彝族服饰中有“三色文化”一说,是彝族服饰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源自于彝族人民从古至今对自然的崇拜。三色主要是指黑色、黄色、红色;每种颜色代表着彝族人民心中的一种寄托,彝族传统文化能传承到现在必然是有它的经典之处。

 

  • 彝族的分支和多样化

 

彝族丰富悠久的历史文化,在历经千辛万苦,对心中信仰的一种坚持,逐渐形成了独有的风土人文。彝族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两个地区,是遍布最广泛,人数较为多的少数民族。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这两个地区的习俗就有很明显的不同,但都是紧密相连的。我通过网上和书店的资料了解到,彝族古籍中有记载早在公元二世纪“六祖”各分东西,彝族就已经产生并且拥有自己的文明。

彝族人民散布在不用的地方,即相互联系着但又各具特色,体现了彝人绚丽多姿的服饰精干,极具热情,鲜明,易识别的彝族服饰文化代表,是不可超越的,值得后人学习的文化。是盛开在中国56个人民族中的一朵亮丽花朵。因为彝族自古以来分布都比较广阔、支系较多错综复杂,这就形成了较显著的地域性差异。每一个地区的彝族服饰造型和款式都有差异,就女士服饰的款式都是上百种, 其中四川省凉山州的彝族最具代表性,它本就是一个彝族自治州,由于地域环境限制等多种因素,到现在比较深远的地区都还保持了比较独立完整的传统彝族服饰体系和习俗。

 

二、彝族对火的崇拜

 

彝语中火被称为"莫都"。闪电是远古时期独一的、也是最原始的火源。“莫”意为“雷电”,“都”为“燃烧”的意思,“莫都”就意味着燃起四川省凉山自治州彝族的创始史诗《勒俄特依》里有这样的记载。

古时候彝族人是这样的取火,用火镰和石头相互碰撞,通过摩擦溅出火花,然后把草木之类的引燃。现如今凉山自治州的少数彝族还保留着这种古老的摩擦生火的手法可能不常见了,想要亲眼见识这种古老的取火手法可得花上大工夫。现在彝族人还有保留火种的古老的方法,先把树皮剥下用锤锤软,然后再揉搓成长长的麻绳,围绕成圈状,引燃后都可以随身携带,外出放牧做农合等随时都可以拿出来用,很方便但也很不安全。在以前很多偏远地方都没有通电的情况下,火作为在家照明是很重要的,留火种也是有措施的,用烧尽的火灰把明火盖起来或者再放入一些柴木在火堆里,让其缓缓的燃烧。但也正是因为彝族对火的执着,才得以延续出更多和火的故事。

 

2.1、彝族关于火的神话

远古时候,人类还没有完全进化时,不知道什么是火,怎么用火,食物都是生吃,通过历经艰辛,日夜积累经验才开始慢慢认识火,学习用火。在凉山自治州我所听说过的一个传说,彝族的鼻祖阿普独摩(笃摩)和天上的仙女产生了感情,后天生了三十六个他们的结晶,但是这三十六个小孩都不会说话; 突然有一点,一个故人“涅浓撒萨歇”帮阿普独摩(笃摩)想了一个方法,到深山中砍伐了几棵野竹,扔到火堆里面燃烧,竹子通过高温产生轰的爆炸声,火星四溅烫到了哑巴,哑巴叫一声“阿子子”,我叫一声“阿抖抖”。进过这么一个过程,阿普独摩的三十六个孩子都变好了,可以说话了。也是因为这么一个传说,让彝族人民更加坚信是火让人类开始谈话。

 

2.2.彝族火塘

火塘在彝人们眼中是创造火的神居住的地方,他们相信世人的灵魂最后都会到那里,它是与命运紧密相连的神物。凉山州的彝族大多居住的海拔都比较偏高,环境也比较潮湿寒冷,所以在生活中火塘也成为彝族人必不可少的一个取暖工具,是每一户彝族家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家人围着火塘取暖也象征着家庭和睦相亲相爱。家中常年有人,火塘里的火一般都是不会让其熄灭的, “万年火”之称也因此得来。因为彝人们对火的信奉,在他们看来火永远是高尚的,圣神纯洁的,绝对不允许任何人跨越火塘的,也不可以在火塘边做不道德,污秽的事。在一些传统的彝族部落里,彝族女子是不能上桌吃饭的,如果是产妇或者孕妇也是不能坐在火塘边的。

 

 

2.3.彝族火把节

 

火把节是彝族地区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每年到了农历的六月二十四这一天,凉山彝族自治州全州都会从二十四这一天开始统一放假7天,相当于汉族人民过的春节一样的含义,这是由古时候对火的崇敬一直延展到现在形成和传承下来的彝族盛大节日。从古至今人们对火把节就存在有多种版本,但不管世间怎么流传也改变不了彝人对火最原本最直接的自然崇敬最直接的关系。

节日当天,全州的男女老少都会聚集在一起,点起干木条扎成的火把,到村寨田间庆祝,一边行走一边把松香撒向火堆,实行祭火,然后大伙手牵着手围成圆圈<图2.3>唱歌跳舞,白天青年男子们会举行赛马、斗牛、摔跤等比赛项目,全家老少都会赶到看比赛助兴。经过历代的变迁,现如今彝人利用节日的短暂的欢聚之日,和来自四边八方的亲朋好友交流或者与情人相会缠绵,很多大型商场、政府、学校也会在节日来临的时候进行商贸活动和学术交流,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彝族的文化。

相关文章

返回